这些小“癖好”竟属于精神疾病,第4种很常见!

有人喜欢用吃吃吃来发泄情绪

有人喜欢用买买买来释放压力

有人喜欢囤东西来让自己开心

有人喜欢玩游戏来排解寂寞

……


但如果你对这些小癖好的依赖达到了一定程度,你可能就患上了精神疾病,要小心为上。

一、暴食障碍

你是不是也这样呢?

吃起来就hold不住自己,一顿吃别人好几顿的量

明明不饿,可总是忍不住吃吃吃


图片
若真如此,要当心是否患上暴食障碍。

暴食障碍又名暴食症,是一种精神疾病,在美国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》第5版里,被归在“喂食及进食障碍”下。

生活中,我们心情不好而偶尔狂吃,并不能诊断为暴食症,暴食症的诊断要满足如下条件:

1.在一段固定的时间(任意2 小时内)进食,进食量超出常人,发作时感觉无法控制进食。

2.在没有饥饿感的前提下进食大量食物,经常单独进食,进食速度快,直到饱胀感,进食后感到内疚、自责,对暴食感到痛苦。

3.不会出现下列一种或多种手段的代偿行为如自我引吐、滥用泻药、间断禁食、过度锻炼。

4.在3 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出现1次暴食。

5.排除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所致的暴食行为。


二、游戏成瘾

你是不是经常做事毫无动力,但只要一打游戏就浑身来劲?

实际上,长期沉迷于游戏也可能是种精神疾病,被称为游戏成瘾。

世界卫生组织于2019年把游戏成瘾作为一种新增疾病纳入最新版《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》(ICD-11)中,并明确了游戏成瘾的三个核心特征:

1. 对游戏行为的开始、频率、时长、结束、场合等失去控制;游戏在他心中的地位要高于一切,即便是因为游戏造成负面后果,比如人际关系破裂、职业或学业受影响、健康损害等,仍然无法停止;

2. 持续或反复的游戏行为通常持续至少12个月,如果满足所有的诊断核心特征并且症状严重时,时程可能更短。

3. 游戏行为模式导致明显的个人、家庭、人际关系、学业、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损伤。


有医生用一句话概括了普通游戏爱好者和游戏成瘾者的区别:前者是控制游戏,而后者是被游戏控制了,小编看完后觉得太精辟了。

游戏成瘾不仅会导致睡眠紊乱、癫痫发作等躯体问题,引发易怒、焦虑、攻击言行等精神行为问题,还会导致社会功能损害,比如拒绝上学和社交活动,家庭冲突增多,学业成就、职业绩效受损等。

所以,对于游戏成瘾这个问题,我们千万不能大意。

三、网购成瘾

网购不仅方便,还能让你享受买买买的快乐。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忍不住想买东西,甚至和朋友家人闹矛盾,还是停不下来,那你可得注意了,这可能是网购成瘾的信号。

图片

网购成瘾也叫强迫性购物、冲动性购物,在《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》(ICD-11)里,被归在“其他特定的冲动控制障碍”下。

如果你出现了反复冲动性购物,买的东西并不是日常所需或者实用价值不高,但仍然控制不住购买的欲望,买完后会陷入自责中,并且这种情况持续3个月及以上,要尽快去医院就诊。

四、拔毛癖

拔毛癖也是一种精神疾病,被归类于冲动控制障碍中,主要表现为无法控制地拔掉自己的头发、眉毛、睫毛、腋毛,以至于身体相应部位出现明显的毛发缺少。

是不是听起来都觉得肉疼?但是有拔毛障碍的人并不这么认为。

正在上初二的小杰,他说自己是从1年前起开始拔头发的,因为小升初的变化,自己变得很焦虑,偶然间发现拔头发能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发泄,于是头发便成了他的替罪羊。每次拔完头发,他会觉得非常爽,心里非常轻松和满足。后来情况越演越烈,他每天拔头发的次数从1~2次逐渐变成10多次,甚至数十次,家长赶紧来带他去医院就诊,医生诊断为“拔毛癖”。

看到这里,很多平时习惯拔胡须或是眉毛的朋友不淡定了,难道自己是“拔毛癖”?

如果你只是偶尔拔毛发,没有到失控的地步,不会导致对身心的伤害,或是没有“不拔心里就不爽”的感觉,通常不是拔毛癖。

有拔毛癖的人对“拔毛发”的行为会上瘾,而且可能会因为失控的拔毛行为影响到颜值。他们通常在拔除毛发后,之前的紧张、焦虑、抑郁、悲伤、沮丧和孤独的情绪有所减少;而安心和放松的情绪有所增加。

你还知道什么奇怪“小癖好”么?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哦~

参考资料:

[1] 陆林,沈渔邨精神病学(第6版)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.2018.

[2] 陈蓉蓉, 兰芬. 网络购物成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[J]. 四川精神卫生, 2016, 29(4):5.

[3]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.游戏障碍防治的专家共识(2019版)

[4] 刘勇, 陈健芷, 宋琳婷,等. 囤积障碍的症状,诊断与治疗[J]. 心理科学进展, 2013, 21(12):2184-2195.

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,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,请谨慎参阅。

在线客服

电话咨询

关注微信

下载APP

意见反馈